谈谈学习 – 费曼技巧,以教促学的好方法




“费曼技巧”(Feynman Technique)是一个让你学习效率、效果大幅提升的学习技巧,核心思想:制定学习目标(通常是一个“概念 ”),并以“教”的方式来学习,在教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像给洋葱一层层剥皮,渐进的学习方法。

什么是费曼技巧
1、Choose Your Concept :你想知道什么?  在白纸的顶部写出一个你想要理解的概念。
2、Pretend You Are Teaching the Idea to a New Student :设想你要向一名新学生传授这个概念。逐步地写下对概念的理解,就像你正在教导一位新接触这个概念的学生一样。这时你会更清楚地意识到关于这个概念你理解了多少, 以及是否还存在理解不清的地方。
3、If You Get Stuck, Go Back to the Book :无论何时感觉卡壳了, 都要回到原始的学习资料并重新学习让你感到卡壳的那部分, 直到你领会得足够顺畅, 顺畅到可以在纸上解释这个部分为止。
4、Simplify and Create Analogies:自我讲述要通俗易懂,简化语言表达。总结:最终的目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 而不是专业术语来解释概念。要努力简化语言表达, 或者与已有的知识建立一种类比关系, 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经典的学生求学之路,就是听讲座,读书;如果还不懂,只好枯燥地做大量习题(题海)或重看笔记。没有系统的方法,想更快地理解似乎是天方夜谭。毕竟,顿悟的心理机制,还全然不知。 更糟的是,理解本身,很难称得上是一种开关。它像洋葱的层层表皮,从最肤浅的领会到深层次的理解,逐层巩固对科学革命的认知。给这样的洋葱剥皮,则是常人知之甚少、易被忽略的理解过程。

“费曼技巧”的简言之,就是自我阐述出一个原理或过程。在这个阐述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自身的知识的临界值,之后便无法再解释下去。这样的做法会呈现出一个知识缺口,因而为了填补这个缺口,则会物尽其用的搜寻答案。所谓的终极学习法,不过就是给别人讲解学过的知识,在讲解的过程中,知识在大脑中再现,重新组合,建立稳定的知识联系,同时也促使出进一步的思考和验证来填补现有认识的漏洞。费曼技巧的精髓,就在于这里通过模拟“教授”的过程,把那些认知漏洞挖掘出来,然后消化、理解清楚。而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不就是这样么,找到问题,搞定它,自身得到了提升。

为什么是以“教”的方式来学习?
美国著名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最好的学习效果就是教授他人。

通过教授的方式,一方面你梳理了你还比较清楚那些概念及概念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你会很容易发现那些你不懂的,或是不清晰的概念,查找资料,把他们理解消化。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的、系统的过程,有目标,有标准。

一定要写下来
实施费曼技巧的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写下来。而不是在大脑中想,因为我们的大脑的短期记忆容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为了最优化使用大脑,我们需要写下来,让大脑腾出空间,做重要的事情。

==========2017-06-11更新==============
无独有偶最近在喜马拉雅上听《好好说话》,其中一期是黄执中讲以教为学的表达练习,和这个主题很搭,摘录在这里

文字稿如下:

我是黄执中,今天我要跟大家谈一谈咱们要用什么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平常在上课的时候,我常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会有同学听完课跑来跟我表示说:“哇!黄老师,这堂课的内容你讲的好清楚啊,我一听就懂了。”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往往会笑着跟同学吐槽一句,说:“同学,你错啦!你觉得这堂课的内容,我讲的好清楚,那只能说明这堂课的内容,我,懂了。不代表你懂了!”

好,我这么说,不是故意要跟同学抬杠,而是要点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
那就是,懂,这件事的关键,不在于你有没有听明白,而是在于你能不能够说明白!

换句话讲,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讲课,他能说到让你懂,那就证明这堂课的内容,你们的那位老师啊,他可是真懂了。

而当你听完之后,如果你把刚才的内容重新换个法子说一遍,你还能不能做到让别的同学听明白?如果不能,那就代表你刚才所谓的懂了,其实只是个假象,刚才在课堂上,你只不过是见识了老师的懂,自己呢,其实还没懂。

额,这一段有点像绕口令对不对?所以,我常开玩笑说为什么电影上有句话讲: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原因之一,就在于咱们刚才所说的,能让你听懂,不代表你真懂,只代表能说明白这个道理的人,他懂!

好,那了解了这个观念后,我们回到一开始的主题。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呢?(通过独立思考和开口讲听到、看到的一个个道理、故事和段子来锻炼)

好,直到今天,我都经常会做一种练习:每次看书,当读到一个段落觉得,“哇!这个想法好妙啊!这个观念好棒哦!” 的时候,我都会合上书,然后试着把它教一遍(跳出舒适区),假装你眼前有个同学,他不懂这一段的内容,然后呢,我要说到让他懂,而结果你会发现,“咦,刚才这段书,我明明看的很清楚,觉得很明白,怎么一转头,自己说起来就变得吭吭吧吧、词不达意,说起来平淡无奇,完全没有传达出我刚才看书时候的趣味感!”

这个时候不要急,因为这代表你终于体会到,那种真懂与假懂之间的落差,这就是表达的第一个阶段(知道真懂与假懂的落差,但一直处在第一阶段出不来或者不出来,那就是你的不对了),这个时候,我们重新翻开书,重新把刚才的内容读一遍,“哦~!”你就会发现,原来作者的表达中居然有那么多看似不起眼的小螺丝被忽略了,那可能只是作者的一个小例子、一段小铺垫,甚至只是一个小小的形容词。但只要缺了这么一个小环节,同一件事,你说起来,就会变得很不顺、很不具体、很没意思。

OK!这时候,你第二次把书合上,然后对着那位假想中的同学再教一遍。于是你的表达就会开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你会开始真正的理解到,每一个表达的环节扮演着什么样的功用,你会了解为什么有时候要多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有时候要先做一个铺垫,为什么有些词语要特别讲究,才能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好,这样下去,你每读一本书、每遇到一个有意思的段落,都要对着那个假想的同学教一遍,然后,那些好东西才会真正的成为你内在的一部分,才会渐渐长进你的身体里。

所以,我要强调,遇到好的内容啊,传统上都是要你把它背下来,但那是没意义的,你要做的不是拼命背书,而是练习教书,只有透过教,你才能真的懂;也只有透过教,你的表达才会生动,而不是死板的照搬、照抄。

最后呢,你就要准备第三个阶段了:分享。我常常在吃饭的时候、闲聊的时候,把我之前练习教过的段落拿出来分享,我多半会说,“嘿,我之前听过一篇演讲、我看过一篇文章,发现有个观点挺有意思。”然后试着用5-6分钟的时间交给大家,每次教的时候,观察一下大家的反应,如果大家被我一教,都频频点头,说很有意思,说他明白了,那就证明我这下可就真明白了。

这个习惯对我来说很有帮助,因为吃饭闲聊的时候,外在的干扰特别多,所以除非你的内容能够说得有精简又有意思,否则根本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而万一我失败了,反正吃饭嘛!低头跟大家打打哈哈,也就过去了。

但如果我成功了,也就是我能够在5-6分钟内用一个小教学,跟大家谈笑风生,这时候,我就会把它暗暗记下来,这个段子以后就是我上课啊、演讲啊、致辞的时候所能拿出来引用的小包袱。

所以:

第一个阶段,是直接接触到、感受到那些真懂与假懂之间的差距;

第二个阶段,是让自己多体会不同作者间,在表达时使用的各种小环节;

第三个阶段,是让自己从小型分享的过程中,积累既有的成果。、

这,就是我们平常锻炼自己表达能力时,最直接的三个步骤。好,我今天讲的道理你懂了吗?如果你懂了,那就证明,我懂了。所以,下去练习一下,找个人说一遍,看看你能不能证明你懂了。

参考:
Learn Faster with The Feynman Technique,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Y3Njk0NDcy.html
十天内掌握线性代数:惊人的超速学习实验,http://article.yeeyan.org/view/94114/329073
号称终极快速学习法的费曼技巧,究竟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76786
Scotth Young例子,如何理解摄影测量学,https://www.scotthyoung.com/mit/photogrammetry.pdf
怎样使用传说中的“费曼技巧”,http://www.edu24ol.com/web_news/html/2014-7/201407230403589664.html

发布了935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1233 ·
访问量 57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