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说三国》:孔明之死

作者:黄药师

 

开头介绍:

各位,欢迎收看《医说三国》,我是药师,从这期节目开始就由我带着大家一起探索三国风骚人物的精彩故事以及他们的离奇死亡,话不多说,立即进入正题。

 

 

诸葛亮真不是累死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可以说是千古传承的忠臣,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因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曾舌战群儒、策划孙刘联盟,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道,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后三气周瑜,借荆州,夺西川。因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白帝城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最终在公元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死在第六次北伐的路上,火烧上方谷放走司马懿,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失败命丧五丈原(虽然诸葛亮用七星灯续命失败,但历史有个人续命成功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搜索咱们节目的微信公众号xiaoyuge0098或者扫描右下角的二维码也行,进去以后你发送“七星灯”三个字,注意是七星灯三个字就可以看到我写的专题文章了),上千年来对诸葛亮的功绩以及对他的死因讨论从未间断过,那我们今天就讨论下诸葛亮如何死的,他是天数已尽还是另有隐情呢?

 

经过小编翻阅经典古籍并结合现代医学伦理,得出诸葛卧龙死于肝癌晚期。

 

《魏氏春秋》《晋书》《三国演义》均记载说诸葛亮为了激怒拒不出战的司马懿,派人送去女人的衣服羞辱他,司马懿不为所动,反而向来人打听诸葛亮的日常起居等情况。来人说,诸葛丞相睡得晚、起得早、吃得很少,而且凡是二十以上的军棍处罚,都要亲自过问。司马懿叹曰:“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诸葛亮就病危了,从史书可以推断诸葛亮的睡眠少,饭量小,工作压力大,这点在他的《出师表》也有描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北伐日夜操劳,在加上平生最大对手司马懿屡战不胜,北伐数次失败,数员上将殒命,例赵云,张苞,关兴等猛将,蜀汉面临后继无人情况,匡扶汉室恐难实现,每每想到这诸葛亮心情非常沉重,抑郁。

 

《魏书》记载,诸葛去世时的情况是这样的:“亮粮尽势穷,忧恚欧血,一夕烧营遁走,入谷,道发病卒”,也就是说,诸葛亮是因为粮草迟迟不能供给,内心忧虑成疾,在撤退途中吐血身亡的。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诸葛亮长期工作压力大,心情抑郁,不按时吃饭,吃不好和过于劳累,身体的免疫力下降,就会损伤肝功能,日久天长就会演化成肝癌。

 

那么肝癌是一种什么病呢?

 

肝癌是指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肝癌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由肝脏内的细胞所引发的癌病,称之为“原发性肝癌”。

 

由身体其他器官的癌症转移到肝脏而形成的肝脏恶性肿瘤,称为继发性肝癌,也称“转移性肝癌”。

 

中国是乙肝大国,我国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丙肝病人也在逐渐增加,乙肝后也会发展为肝癌。

 

肝癌都有哪些表现和治疗手段呢?

 

原发性肝癌: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

 

继发性肝癌:患者出现乏力、食欲差、消瘦或发热等,晚期患者可出现贫血、黄疸和腹水等。

 

根据肝癌的不同阶段酌情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办法有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诸葛亮如果是肝癌怎么还吐血呢?

 

肝癌出现吐血一般来说是因为肝硬化造成的胃底静脉曲张造成。肝癌病人多数伴严重肝硬化,而肝硬化后期多数病人都出现门静脉高压,导致胃黏膜血流减少,黏膜下层广泛水肿,黏膜缺血、缺氧、代谢障碍、胃黏膜屏障受损,功能降低。临床上有60%~75%的肝癌病人吐血时都是首发这种情况。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便血,出血量大,可伴有程度不同的失血性休克,病情凶险。从此处可以看出诸葛亮当时已经是肝癌晚期患者了。

 

肝癌晚期还有救嘛?

 

 

肝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具有很高的致命率,特别是到了晚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对于得了晚期肝癌的病人来说,治疗的重心应该转移到减轻痛苦上,要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缓解肝癌症状,从而延长生命。

 

截至目前肝癌也是很难治愈的癌症之一,更别说古代医疗技术欠佳的三国时期了,如果诸葛亮续命成功,恐怕他就是我国记录最早的抗癌卫士了,诸葛亮生前均把自己死后事情甚至自己葬于何处均有安排,今天时间不多了如果你想知道还是和刚才一样微信搜索xiaoyuge0098,还是发送“七星灯”三个字你就能知道详细情况了。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