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相关情况

重庆市第九届大学生程序设计比赛

比赛结果的一些基本情况

  • 巴蜀派出了六支队伍,分别获得了如下名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同学们手里的🎈,是赛事组织方在比赛过程中给解答出题目的团队的,用作答题标记(不同颜色有不同含义)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获得第二名刘肖团队基本代表高二的最高水平,E题和G题均有思路,但对困难准备不足,2小时25分钟的时间就做出了6道题,但剩下的1小时35分钟的时间却再没有调出一道题来
  • 获得第四名的田仁睿团队由两名高二学生和一名巴蜀常春藤初二学生周子为组成,做题策略有些奇怪,先难后易,虽然都做出了6道题,但时间上就吃亏了
  • 获得第九名的李均瀚团队由两名初三学生和一名初一学生组成,正常发挥水平
  • 获得第25名和第30的杨坤和张楚杭团队,均由巴蜀常春藤精品初中两名初二学生和一名初一学生组成,都有机会进入前10名
  • 获得第71名的许可(郭雨豪)团队由巴蜀常春藤精品初中的两名初二学生和一名小学生组成,小周的意志品质还需要锻炼,一遇困难就习惯性放弃,直到比赛结束前半个小时才提交成功一道题(⊙﹏⊙)b
  • 获得第一名的南开的柳浩是高三的,是国家集训队选手,和巴蜀高三的周可行、陈彦儒一个级别的。周可行、陈彦儒、刘肖组队应该可以AK
  • 获得第三名的重庆大学选手原来也是OI的高手,所以才能力压四川大学(第七名)。重庆邮电大学获得第八名。建议大学在招生的时候给予学习OI的高中同学更多的优惠政策。

比赛的一些基本规则

  • 采用ACM赛制(三人一队,一个队长),但又不完全相同,4小时比赛时间,ACM应该是5小时
  • ACM同OI不一样,没有部分分的说法,必须AC,只统计通过题目的数量和时间来计算名次
  • 可带纸质资料(算法书、词典)
  • 一台电脑来提交(队长提交)
  • 发放纸质试卷(正规的ACM比赛允许打印提交代码查错,本次条件不具备,以后可事先询问)
  • 在指定内网网站上做题,做题的时候可以实时看到其他队伍的提交情况
  • 时间的计算,总用时=每道题提交通过的时间累加,如果某道题多次提交后才通过则在时间上+次数*20,同样的题目数量,时间越短则排名越靠前
  • 中小学队伍不参与评奖
  • 非重庆的大学可以参考重庆的大学的评奖标准发放奖品,但不评奖
  • 重庆的大学评奖规则:特等奖1名,一等奖5-7%,二等奖 10%,三等奖 30%
  • 有组织奖

一些建议的比赛策略

  • 基于上面的规则,做题时可将纸质试卷分成3份,每人一份,快速浏览,能够快速解决的题目优先处理。这样在解题时间上有优势。
  • 题目易解但比较费时的就安排一个人单独处理。
  • 在思考选题方向的时候要关注一下排行榜,选择通过率比较高的题目去优先解决
  • 感觉这种赛制对新手有锻炼价值,可以两个高年级的学生带一个低年级学生,在配合过程中学习对方的思路,编程方式等

比赛题目分析

本次题目部分选择了各省的OI练习或省选题目,难度不低
两道英文题目要简单一些,有些同学可能对英文心里有障碍,没有认真去尝试,较为可惜

  • Problem A. 星期六
    蔡勒公式,搞定根据日期求周几。处理起来比较简便。
  • Problem F. Box
    简单打表列举一下即可(提示也说明了),可能是所有题目中最不费时的一道题。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