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区域赛已经彻底结束了,这周疯狂补课的我,很难想象到上周我们三人还在计算中心拖着疲惫的身躯刷题,其实早在青岛区域赛之前就在构思这篇退役感文了,可惜一直没时间表达,上周刚打完焦作,这一周过的很狼狈,各种课业接踵而至,趁着周末,我把尚未飘散的对ACM的思绪再整理一下,可还是,退役了呀。。。。。
我记得最开始接触ACM已经大二了,和大多数ACMer相比,真的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其实我从大二暑假混进多校群才发现,好多大学时候打ACM的,其实是大一开始就混机房了,大二就有机会去现场赛了,大三就是收割奖牌的好季节啊有木有T_T。有悲催的地方,当然也有幸运之处,我是大二开始转专业的,从信科转到计软,知道了ACM,然后觉得因为自己是数学专业出身,应该有些许优势,再加上大一时候疯狂的学习的C++primer,讲真如果没有ACM我是不打算转到计软的,但造化弄人,依我现在看来,如果说学校中有个专业真正的适合去打ACM,我问心无愧的觉得应该是信科(当然信科不打ACM其实本身也很好了)。 大二开始训练,九月多才知道有个杭电oj这个东西,我记得当时我学习ACM,每周的练习,我完成的并没有其他同学好,谈不上是出色,但也没有落后,课上课下都舍得花时间去学ACM,现在想来比较可笑的是当时为了进一步的学习ACM,选择的参考书居然是算法导论和图论导引。。。。两本在我现在看来都没有水平去看的书,可能这就是理科的通病吧,思想永远飘在云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ACM给了我一次落地的机会,但也确实让我摔的很惨。大二上学期的训练很短暂,我仍然记得我甚至还因为写不出问题跑去问女生找女生要代码(当时还不知道网上有题解的这一说法),我还因为觉得大数的算法很扯淡而喷了学霸,还记得花了三晚上自己终于用四行写出大数乘法关键的喜悦(抓住了脑子里奇妙的想法),还记得杭电上Moving Tables我鬼畜般的把问题转化成图论问题来疯狂求解,就这样我跌跌撞撞的走过了ACM生涯的半年。
我很后悔大二寒假没有关注下牛客的多校练习,确实以我当时的水平也只能应付下老师布置的寒假作业了,想来大二寒假我过的很酸爽,主要还是自己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吧,兼报了美赛和ACM培训(可能好多ACMer读到这里都读不下去了吧T_T),寒假上午去学习ACM,主要是被各种大佬虐,下午去搞美赛被队友喷,没办法每次半天都不来能不被喷嘛,美赛最后混了个二等奖,熬了会儿夜,其中辛酸就不说了,反正这比赛我感觉还不如蓝桥杯来的实在,至于ACM培训那边,我在最后的寒假集训比赛,超级自闭,大佬都已经做完六道题并且在教旁边的妹子了,而我却还在思考八皇后咋写。。。最后也只搞出来三道题,好自闭,虽然和平时训练时间有关系,但也明显感觉到我落后了,其中一位六道题大佬现在是我队友(打不过对方就加入对方),现任神辅助+打野一角。
对于想参加ACM的学弟学妹们来讲,我想在他们的选择框里时不时的都会出现数模这个选项,从我现在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要做出完全割舍数模这一个选择十分困难,毕竟我本人也是兼报了美赛呢,甚至还报了校赛,但即使如此,我还是想劝学弟学妹们把数模搁浅,如果真的对ACM感兴趣的话,我希望你们有孤注一掷的勇气(在我们学校搞ACM本身就已经很孤注一掷了),不是说数模不好怎样,公平判定下,数模比ACM性价比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也经常出现高绩点兼得数模的现象,最后发展也很好,但是,ACM我觉得重在体验,这种体验可能站在大三大四的角度来看感触不是那么明显,但是如果把人生推进五年十年,你会发现参加ACM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那些人,那些地方,那些事。
ACM也好,数模也好,刷绩点也好,做项目发paper之类的,从我现在看来,都只是一念罢了,一念地狱,一念天堂?没错,如果真有这个说法那么ACM可能相比下真是地狱,尤其是在弱校打ACM。一念一世界,这些都是尘埃,多年后拂去时,我坚信选择ACM的人会对得起这个一念。难也好,易也好,这世界上本来也没有说做难事的人比做易事的人厉害多少这样,只是兴趣志向不同罢了。我私下认为,ACM除了让我收获到强大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忘却ACM的勇气,遗忘,就像没打过没爱过一样,终究是流过我的生命呢,每周的Code forces还是要打的呀T_T,记得与否,好像没那么重要了。
这个标题想了我好久,我实在很难找到一些简短的词汇来描述这样的状态,即使是打完比赛,打完两场区域赛,刷题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听起来好像很漫长的职业生涯可是掐指一算,我也才打了ACM一年而已,可以说是入了门了,铜牌的话应该有资格称的上是入门了吧,更别提有些大佬从高中就开始接触了呢,第一年两场比赛均以铜牌惨淡收尾,好像和最近出来的数模国一大佬差距好大的样子,学校也更加关注建模选手,辅以高绩点,保研什么的都好说。
我提不起劲来描述我们三人区域赛前后的辛苦经历,当时还在想如果第一年夺银了在退役感文里可要好好折腾一番了,可惜最后还是没有,每次都是差一道题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尽管如此残酷,但也如此的公平。我还能记得队友一天上完四节课后拖着身子来计算中心刷题的表情,我还记得我赛前在虚拟oj上挂了好几个专题最后还是难度太大没有刷完,我还记得比赛时候冲到银牌区的喜悦,我还记得感觉快要打铁时候的绝望。
我们学校新一届的ACMer好像从大一暑假就开始训练了,比我们早了些。其中有不少对ACM感兴趣的,对此,我想说,ACM可能会让你错过很多,错过了钻研学术的时间,错过了努力学习刷GPA的时间,错过了感情,失去了机会,尤其是在我们学校,搞这个更是难上加难,这一点恐怕到了大三你们会比我更加清楚,课业与比赛的冲突,对于那些第一年就想取得好成绩的同学,真的是太残酷了。但我还是忍不住多说点,ACM让你收获的,除敏捷的思维和算法功底外,更多的是惊人的毅力和心理抗压能力,抛开知识外,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代码技巧之流,貌似和学术生涯关系不大呢,玩的开心,玩的尽兴就好,如果把数模比作高高在上的官士,那么ACMer绝对称的上是风流侠客。
有一点我感触好深,ACM的出题人,可以是坐在你旁边的打星队,可以是赛后上台讲解题目的同龄人,抑或是,刚才给你发衣服的志愿者。侠客与官士,剑心不同而已。
起于结束,终于开始。ACM结束了吗?看到Code forces还是要和队友约一波的,看到复杂状态问题DP方程还是要列的,看到冗余的代码缩行本领还是要有的,我只能说,ACM对我谈不上开始,也不会结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