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的逻辑

不谈技术,理了一下比特币的逻辑
首先我们要知道比特币是数字货币,就是一串数字。
其次我们还要理解点对点,去中心化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点就是节点,节点就是比特币网络中的计算机(但是计算机性能要好)。去中心化呢就是这个网络里面所有的节点都是平等的,没有说是有特殊权利的,更没有监督管控这个说法。
那么若是没有第三方来管控调节,这个网络是如何运转的呢?主要是由矿工争相记账来维持的,所以我们就要讲到比特币区块链的核心,俗称“记账”。记账有两个核心要素,就是账户和交易记录。账户的话是由复杂的加密算法支撑的,但是主要就两点:地址+私钥
交易的话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收入:收入的话你向对方抛出地址即可
二是支出:支出的话需要私钥,私钥是特殊加密的,非本人不可用。这里有个注意的地方就是私钥不可找回,丢了就代表钱没了。
还要说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私钥经过特殊算法产生地址,地址不能逆推出私钥。这个机制保证了账户的安全性,而且还无法被人知晓现实身份。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算法hash算法,hash出来的值在这里极度简化了交易的复杂性。
交易记录是账户之间点对点产生的。交易记录一旦产生,便会在比特币网络中广播,这是因为可能会有虚假的交易记录产生,广播的目的是需要矿工们去验证这些交易记录是否真实。那就有一个新的问题产生:矿工怎么验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查看区块链上的所有区块。区块是保存交易记录的地方,我们可以理解为数据库。并且区块链是一条单链,由hash指针串联,区块链是唯一的。所以只要我们愿意,每个人都能查看完整账单。于个人来说,产生与自己有关的交易是需要支付手续费用的,所以矿工是可以验证每一笔账单,但是矿工们一般会挑选手续费高的交易记录先行验证。当然验证并不是矿工们的主要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工作量证明(POW),我理解过来就是他们耗费算力和电力资源争相去解数学题,谁先得出正确的解就可以获得记账权。记账权是矿工们获得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里举个例子:矿工A得出了本次(为什么说本次,因为10分钟刷新出一个新的区块,即产生一次记账权)数学题的解,他就立马告诉网络里所有其他的矿工,这次是这个解,其他矿工立马进行验证,确定是这个解的话,A可以将他确认的所有交易记录打包打入这个新的区块,并且还可以获得一次奖励,这笔奖励是由比特币系统向A的转账交易,目前2018年是12.5个比特币(比特币单价1个/4W+)。所以最后A最终的收获是交易手续费+系统奖励。但是这里我有一个问题:获得记账权的机会如此渺茫,理论上总归是有矿工一直没有获得记账权,那么谁来保证他的收入?在此次确认结束后,矿工们基于这个新解继续证明,去争取下一个10分钟的记账权
对于万一有人同时获得正确解,比特币创造者也想出了应对方法,即GHOST机制,链条暂时分叉,产生两个最新块A,B,看矿工们如何选择,最终看哪条链的矿工多,那么他就是新的链,另一条则变成孤块被废弃。这里有一个问题:站队选择以多长时间为限?我想应该是哪个区块先产生下一区块,便自动变为主链。被废弃的块的矿工自然是空欢喜一场。
如此重复,矿工们不断的去验证交易记录,不断的争取记账权。运转了整个比特币网络。
还有几个要思考的点是比特币总量是固定的(2100W个),目前已去80%+,可以看得出来距离比特币全部被开采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而且工作量证明难度随着比特币越来越少是逐渐加大的,所以对算力和电力的消耗更加巨大,所以矿池(是矿工们的联合)变大是自然的,当矿池足够大时,那么去中心化的初衷还在吗?比特币采光了,光靠交易手续费足够养活庞大的矿工群体吗?养不活比特币网络还能够存在吗?

阅读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