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的创新及演进层次

区块链最初的学术定义为由包含交易信息的区块从后向前有序连接起来的数据结构。

在比特币系统中区块链就是记录所有比特币交易的公开账本。

简单讲,区款连包含三个要素:

  • 共享状态;
  • 通过区块来更新共享状态的规则;
  • 一个用于标记时间的信任模型。

区块链有三个明显的特性:公开性、安全性和唯一性。

一、区块链的创新

区块链技术带来了两个重要的创新:Hash散列和时间戳。
将Hash散列值作为一种资产验证和认证的形式来使用,成为区块链标志性的里程碑。区块链Hash散列值有可能成为整个社会运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使用区块链能够证明在特定的时间内任何文件或者其他数字资产的确定内容。

区块链鉴证通常包括文件归档、存储和注册等各类相关公证(验证)服务和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这些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使用永久并且公开的方式来记录信息并且组成Hash散列,并能使用区块链浏览器和区块链地址作为全球中央注册数据库来检索信息。其核心功能就是通过一个公开的总账本来验证所有数字资产。

二、区块链演进层次

我们依靠TCP/IP协议解决了信息传递的问题,却不能保证传递的信息都是真实的,也不能解决价值的存储和传输问题。

2.1 第一个应用层次–货币互联

数字货币和相应的支付成为区块链第一个应用层级,也是之后各国央行发行数字密码货币的主要模式。

基于互联网的或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全球信用卡商户的支付费用。

2.2 第二个应用层级–资产互联

第二个应用层级是数字化资产转移。将区块链构建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应用介入区块链平台。

这里的关键技术在于区块链上的去中心化的账本可以登记、验证和转移各种电子化形式的财产和合同。

区块链在这方面的典型应用,可以分为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两大类。

- 智能资产

区块链可以用于任何资产注册、存储和交易,包括金融、经济和货币的各个领域的有形资产(物理资产)和无形资产(投票、概念、信誉、想法、健康数据和信息)。通过智能合约使用区块链编码的资产,可以称为智能资产

智能资产一般是指所有以区块链模型为基础的可交易的各种资产类型。任何资产都可以在区块链上注册,其所有权可以被任何控制私钥的人所拥有。所有者能够通过转移私钥或者资产给另一方来完成出售资产行为。

概括讲,智能资产就是可以通过区块链控制所有权的资产,其相关智能合约也需要符合现行法律规定。

智能资产的核心思想是控制所有权,对于在区块链上已经注册的数字资产,能够通过使用它的私钥来随时使用。某些情况下,现实世界的物理资产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区块链来控制。比如智能电话可以通过确认某个用户在区块链上的数字身份来自动解锁。

区块链技术提供重塑身份认证和安全进入的方式。我们似乎还不习惯把那些通过代码来自动执行的加密程序当成某种产权。这种自动执行的代码是被绑定写入代码底层,并且无法剥离的,无法阻止编码预先设定的产权交易的发生。基于区块链的智能资产有可能让我们能够广泛构建无需第三方信任的去中心化资产管理系统,以及通过加密的方式来激活系统。这也许能够在物权法律内获得极大地应用—通过在资产本身上进行记录来极大的简化资产所有权的管理。

- 智能合约

一个合约就是通过区块链使用密码货币和某人达成某种协议。智能合约的特点是,同样是彼此之间统一做或者不同意做某件事,但是无须再信任彼此,这是因为智能合约不但是由代码进行定义的,也是由代码(强制)执行的,自动完成且无法干预。

智能合约之所以能如此操作主要是由三个要素造成的:自治、自足和去中心化。首先,自治表示合约一旦被启动就自动执行,而不需要它的发起者进行任何的干预;其次,智能合约能够自足地来获取资源,也就是说通过提供服务或者发行资产来获取资金,当需要的时候也会使用这些资金;最后,智能合约是去中心化的,也就是说它们并不依赖单个中心化的服务器而分布式存在,并且通过网络节点来自动运行。

可以把智能合约比喻成由代码编写的并且能够自动运行的自动售卖机。不同于人的行为,一台自动售卖机的行为是可以预期的,相同的指令行为总是会得到相同的结果。

智能合约最终的目标不是没有法律或者无政府状态,而是让法律框架变得根据具体情况而更加精细和个性化。各方可以通过协商来选择某个法律框架建立一个合同然后将它写入代码中。

智能合约并不意味着能够实现一切以前我们做不到的事情,事实上它能够最大限度的以不依赖第三方信任的方式来解决一些普通事情。

关于智能合约的另一种情况就是建立一种自动付款机来投注(就像金融市场的限价单)和投资。

2.3 第三个应用层级—万物互联

区块链第三个应用层级是经济活动意外的范围,比如政府档案登记、司法认证、公证以及知识产权服务、智能管理、互联网优化、物联网和智能硬件。

开发者能够创造新的应用程序,并把数据保存在区块链上面,通过维护一个永久不可更改的、基于时间戳记录的区块链数据网络,大大减少了进行独立审计、管理真实记录、遵守政府监管条例的成本和难度。

区块链技术非常有潜力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协议或者基础设施,推动实现真正的“物”联。

区块链本质是一种更加高效的组织形式,可以在全局范围内自动分配资源,有利于协调人、物交往的方式,促进更高层次的合作。

三、区块链的误区

1、区块链不允许存储任何类型的物理信息,比如Word文档或PDF文件。它只能提供一个“存在证明”,分布式账本只能包含一个代码,它可以证明某个文档的存在,而不是文档本身。然而,该文件可以存储在“数据湖”中,由信息所有者控制访问权限。

2、目前,智能合同只是在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时自动地执行操作的代码碎片。因此,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它们并不被视为常规合同。然而,它们可以被用来证明某个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尽管智能合同的法律价值有些含糊,但它仍是非常强大的工具,尤其是结合物联网的时候。

阅读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